強筋健骨 迎接自在人生

  • 2020/08/04
  • 預防保健
  • 長庚生技

年過五十,每個人都可能是「行動障礙症候群」高風險族群的一員。為了擺脫老後行動障礙的魔咒,提前做好預防保健的功課是刻不容緩的。

何謂「行動障礙症候群」

「行動障礙症候群」指的是因骨質疏鬆、肌少症、關節炎、肥胖症、肌力不足,導致容易跌倒而提高骨折的風險。

肌肉、骨骼和關節是支持行動的三大結構,三者之間相輔相成。因此,近年來除了大家較為關心的骨質密度及關節保健外,肌肉的質量也漸漸為大家所重視。

人體在30歲時肌肉量最多,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,年過40,肌肉量會以每十年減少8%的速度流失;70歲後則以每十年減少15%的速度加速流失。一般人到了60歲就可能出現有感症狀。

您本身或家中長者是否有「肌少症」的疑慮?透過快速篩檢可以了解一二。可以留意毛巾是否擰不乾;過馬路時,明明綠燈亮起就起步卻來不及通過;50歲以上的男性若小腿圍小於34公分、女性小於32公分,就可能表示身體肌肉量不足;此外,身高縮減超過3公分、身體質量指數(BMI)超過24.8的族群,都很有可能是行動障礙症候群,應多加注意。

另一方面,隨著年齡漸長,許多銀髮族隨著年齡漸長,軟骨再生能力減退,再加上肌力減弱,更會加速軟骨磨損,而逐漸形成退化性關節炎,輕則疼痛,重則無法正常行走,會大大影響行動力。

根據台灣骨鬆肌少關節防治學會最新調查發現,台灣超過50歲以上的族群有9成為「行動障礙症候群」的高危險群,男性患病風險為89.8%,女性更高達91.5%,顯示出台灣熟年族群骨質疏鬆、肌少症、關節退化的健康問題日趨嚴重。


預防重於治療,要如何做好預防保健,讓我們迎接自由自在的人生下半場?

強筋健骨   運動、飲食雙管齊下

想要加強行動力,首先就要”動”起來。及早養成運動習慣,每日走萬步,持續不間斷,不僅對膝蓋負荷小,熱量消耗的程度也不差,是簡單又不花錢的運動。另外,也可以透過不同運動來達到不同的保健效果。

阻抗運動

如彈力帶、啞鈴等重量訓練是最能增進骨骼和肌肉健康的運動,不但促進骨骼健康,也能增加腿部的肌力,快要跌倒時還有力量可以支撐,降低骨折的機率。

強化心肺功能以及肌耐受力

有氧舞蹈、快走、騎腳踏車、游泳

增進身體彈性以及平衡感

螺旋舞、結構調整運動、太極拳、瑜伽

體重控制

體重過重確實會對關節造成較大的負荷,但僅靠少吃來減重,相對會增加骨質流失的風險。最好的方法就是飲食搭配運動來「增肌減脂」。把肌肉訓練的更加強健,就能幫助吸收衝擊力道,加諸在關節的壓力相對就會變小,可以減輕及分擔骨骼和關節的負擔。


強筋健骨 補充必要的營養素

骨骼強健的營養補充

優質蛋白質

蛋白質能夠間接促進骨質代謝反應中的造骨作用,足夠的蛋白質有助於維護骨質健康。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有豆類、牛奶、乳製品、雞蛋、魚類、肉類。雖然蛋白質對骨質健康有幫助,不過有腎臟功能障礙者,則必須遵循醫囑攝取蛋白質。

鎂為輔助鈣質吸收的重要元素,鈣與鎂若為無機鹽形式,縱使經奈米化處理,其吸收率仍較低;要選擇以多種植物性有機酸,將鈣、鎂以螯合型式呈現,並配合維生素D3與K1,能幫助鈣質吸收及利用,維持骨骼健康;此種多元營養素之組合,是鈣、鎂有助於骨骼正常發育的關鍵。

關節健康的營養保健

胺基葡萄糖

胺基葡萄糖是組成關節軟骨的成分之一,人體可以自行合成,但隨著年齡增長,胺基葡萄糖的合成速度會逐漸減緩,連帶使骨骼間的滑囊液減少。在關節液不足的情況下,關節就容易過度磨擦,引起發炎、疼痛。

特殊膠原蛋白

組織中的膠原蛋白會隨著年齡以及外在因素逐漸流失,造成關節軟骨耗損,導致退化性關節炎。補充時要選擇保留完整的膠原蛋白三股螺旋結構,稱為特殊膠原蛋白,具有調控免疫機制,緩解關節炎的功效。

備註:膠原蛋白在萃取的過程中如果接觸到高溫或酸水解,會破壞原有的結構,也就是變性膠原蛋白,保健效果會大打折扣。

軟骨黏多醣

軟骨黏多醣存在關節的軟骨中,可讓軟骨細胞有足夠的水分以達到緩衝、潤滑的作用,適度補充軟骨黏多醣可增加關節液的分泌量,年長者、體重過重的族群,可以補充軟骨黏多醣促進關節健康。

具有抗發炎、抗氧化作用的食物

有些時候關節痠痛是源自於身體的發炎反應,因此可以多攝取具有抗發炎、抗氧化作用的食物,如:鳳梨酵素、木瓜酵素及含omega3的食物,如:亞麻油、酪梨、核桃..有助於減少關節疼痛、促進健康。

微量元素

人體無法自行製造礦物元素,必須藉由飲食獲得;現今耕地過度使用而貧脊等因素,穀物與蔬果已經無法提供人類足量且多樣的礦物質。長期缺乏礦物元素將影響身體正常運作並導致身體加速老化。建議額外補充微量元素,滿足身體所需,讓身體回到原始狀態,是健康的第一守則。